问题详情
古代格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
A.《史记》
B.《论语》
C.《资治通鉴》
D.《左传》
相关标签: 资治通鉴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春秋》B.《汉书》C.《史记》D.《资治通鉴》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被誉为“史学双璧”,它们分别是()。
A.《汉书》《史记》B.《史记》《资治通鉴》C.《后汉书》《资治通鉴》D.《汉书》《后汉书》 -
下列成语出处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呆若木鸡道路以目积毁销骨钩心斗角请君人瓮
A.《聊斋志异》《左传》《战国策》《阿房宫赋》《史记》B.《庄子》《国语》《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C.《聊斋志异》《左传》《史记》《战国策》《史记》D.《庄子》《国语》《史记》《阿房宫赋》《资治通鉴》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
关于《资治通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是“正史”的代表作,其成书规模仅次于《史记》
- B.《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是北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 C.《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
- D.《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皇家”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