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电大作业 >  电大网教 >  四川大学 >  试卷列表

四川大学公共课专业《形势与政策》作业及答案8

1、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A.根本

B.源头

C.固本

D.主要

本题答案:
C
2、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A.基础

B.根基

C.核心

D.导向

本题答案:
C
3、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A.导向

B.指示

C.方向

D.目标

本题答案:
A
4、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A.主抓

B.主攻

C.努力

D.发展

本题答案:
B
5、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发挥自然资源()效益。

A.综合

B.多重

C.单一

D.示范

本题答案:
B
6、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A.导向

B.引领

C.指南

D.指引

本题答案:
B
7、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A.精神

B.道德

C.知识

D.文明

本题答案:
A
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

A.保证

B.保障

C.支撑

D.载体

本题答案:
D
9、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

A.物质营养

B.精神营养

C.精神滋养

D.文化滋养

本题答案:
B
10、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A.体系

B.制度

C.体制

D.机制

本题答案:
D
11、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A.方针

B.政策

C.主张

D.思想

本题答案:
C
12、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

A.中心

B.重点

C.重心

D.支点

本题答案:
B
13、坚持就业()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拓展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A.先导

B.突前

C.优先

D.主导

本题答案:
C
14、继续把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A.均等化

B.均质化

C.平均化

D.一致化

本题答案:
A
1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

A.报告书

B.宣言书

C.教科书

D.参考书

本题答案:
B
16、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A.明显

B.直接

C.主要

D.根本

17、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之钥、奠基之石。

A.破题

B.开门

C.破解

D.破门

18、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

A.攻坚

B.战略

C.关键

D.主攻

19、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的任务。

A.主要

B.困难

C.艰巨

D.重要

20、脱贫攻坚的()就是要做到“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扶贫标准是确定扶贫对象、制定帮扶措施、考核脱贫成果的重要“度量衡”。

A.目标

B.任务

C.方向

D.重点

21、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A.工商关系

B.工农关系

C.城乡关系

D.城郊关系

22、推进乡村振兴,要考虑农民的利益,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亿万农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农民的() 。

A.获得感

B.幸福感

C.安全感

D.喜悦感

23、推进乡村振兴要依靠农民,把他们的()调动起来激发出来。

A.积极性

B.主动性

C.先进性

D.创造性

2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25、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构建现代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A.产业体系

B.生产体系

C.经营体系

D.管理体系

26、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A.优良文风

B.文明乡风

C.良好家风

D.淳朴民风

27、制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计划,这包括()。

A.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B.健康乡村计划

C.全民参保计划

D.农村养老计划

28、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在农业()体系,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完善利益结果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A.产业

B.生产

C.经营

D.市场

29、通过发掘农业农村的新功能价值,培养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使一、二、三产业融合交叉融合()。

A.同步升级

B.同步增值

C.同步受益

D.同步提升

30、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A.利用自然

B.尊重自然

C.顺应自然

D.保护自然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

A.主要制度

B.根本制度

C.基本制度

D.重要制度

3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

A.政治上

B.全局上

C.战略上

D.经济上

33、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水平决定的。

A.历史文化

B.法制制度

C.社会性质

D.经济发展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

A.历史逻辑

B.理论逻辑

C.现实逻辑

D.实践逻辑

35、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制度体系。

A.稳定的

B.科学的

C.先进的

D.规范的

36、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各个治理主体的有效功能,实现治理主体(),打造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国家能力。

A.各归其位

B.各尽其能

C.良性互动

D.有序循环

37、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A.力度之大

B.规模之广

C.影响之深

D.前所未有

38、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

A.不放松

B.不止步

C.不停顿

D.不懈怠

39、加强农、林、牧、渔产业指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大力扶持建设各类批发市场和边贸市场

A.特色产品

B.主导产品

C.名牌产品

D.优势产品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