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中国馆”标签

中国馆

2010年2月8日,上海世博会永久性标志建筑之一——中国馆“    ”正式竣工。

A.东方明珠

B.感性城市

C.种子圣殿

D.东方之冠

查看答案

在汉诺威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大型重点工程。

A、西气东输工程

B、青藏铁路

C、三峡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查看答案

(26分)材料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它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吉祥物主体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应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建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特点。
材料二: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盼。
中国红——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
斗冠造型——中国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文化创造体现的哲理。(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就如何进行文化创造谈谈你的认识。(12分)

查看答案

2010年2月8日,上海世博会永久性标志建筑之--中国馆“___”正式竣工。

 [  ]

A.东方之冠B.东方明珠C.种子圣殿D.感性城市

查看答案

高三同学展开“走进世博”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同学们从网上下载世博会会徽和世博会中国馆图片(见图)(共12分)
 
世博会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中国馆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以和谐为核心,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祥和的国家形象。
问题: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探究上海世博会会徽、世博会中国馆所展现的设计理念。(12分)

查看答案

1992年5月15日至8月25日的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上,中国馆共接待观众()多万人次。

A150

B160

C170

查看答案

2010年2月8日,上海世博会永久性标志建筑之一——中国馆“______”正式竣工。

[  ]

A.东方明珠    B.感性城市    C.种子圣殿    D.东方之冠

查看答案

如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享有 “东方之冠”之称。其超大的地基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使得建筑主体对地面

[  ]

A.压力增大  B.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  D.压强减小

查看答案

在中俄早期的政治交流与文化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

A、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

B、俄罗斯馆

C、A和B都是

D、中国馆

查看答案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那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为接受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根据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很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几乎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3)酸家文化窗口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査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髙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所以,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妙;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相比,缺少了通俗的亲切和美丽……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排队”进中国馆,说明对中国馆有期待;“匆匆走过”说明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出内容不认同B.虽然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传理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外国观众对中国馆一点也不感兴趣C.余秋雨认为,政府部门层层审查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文化窗口设计的平庸刻板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D.余秋雨认为,盲目高估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2分)A: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诗人屈原。
B:沙尘天气分为四类: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三个特点。
C: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垌镇去旅游。
D:“中国馆是本届东京国际动漫展上规模最大的展馆。”2010年东京国际动漫展执行长铃木仁说,“除此之外,中国馆展出的内容最充实、最丰富,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②宛如华冠高耸③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④寓意社泽神州⑤天下粮仓⑥富庶四方A:①④⑥③②⑤
B:③②⑤①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③④⑤①②⑥
查看答案

在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上,中国馆接待观众()多万人次,成为这届世博会中接待观众数量最多的国家馆。

A400

B500

C600

查看答案

中国馆地区馆环廊中的建筑小品表面,镌刻着中国()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取。

A、各省、市、自治区

B、各民族

C、中央直辖市、各省会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走进中国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红色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1)下图为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请你写一段文字,说说场馆的外形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  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与重要交通渠道。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2)对于中国国家馆“人与水,复归和谐”的展示内容,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人认为水是智慧的象征,请你以孔子有关“水”的一句名言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象征中国精神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它呈拱斗型,巨大的钢结构由四根核心筒巨柱支撑,矗立在超大面积的地基上。请问为什么要建超大面积的地基?

**

查看答案

中国馆内的国家馆和地区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关系的理解。

A、“天”、“人”

B、“天”、“地”

C、宇宙、人生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在一次参观中,李先生乘电梯上楼,在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李先生的 

[  ]

A.动能不断增大  

B.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查看答案
先给出一组或多组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A:中国馆:亚洲馆:世博会
B:班长:排长:连长
C:孔孟:儒家:诸子百家
D:英超:欧冠:世界杯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