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中学 > 初中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玉米的故乡20世纪初考古研究表明,玉米在墨西哥生长至少已有8万年历史,公元前5000年左右生活在这里的古代印第安人就已种植和食用玉米。印第安人最早发现和种植的野生玉米,叫大刍草,至今在墨西哥的旷野仍然处处可见。在印第安人长期选择和辛勤培育下,原先果穗很小的玉米,成为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现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其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居粮食作物之首,墨西哥人骄傲地将自己的国家称为“玉米的故乡”。玉米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人们常常把“玛雅文化”称作“玉米文化”。在墨西哥印第安人语言中,玉米最初的名字叫“印第安谷”。墨西哥传说中的特拉穆克神,就是阿兹特克族的玉米神。当地每年都举行隆重仪式,祭祀玉米神,把新收获的最美的玉米作为主要祭品,雄穗、花丝则作为神像的装饰品。身着盛装的人们在部族首领率领下,载歌载舞,欢庆丰收。1990~1992年,墨西哥玉米产量居世界第4位。玉米是墨西哥人的主食,人们用玉米制成烤饼、烧饼、玉米粥、五香碎肉蒸玉米粉和各种糕点等。其中,“达科”是裹着鸡丝、沙拉、洋葱、辣椒的油炸玉米卷,“达玛雷斯”是用玉米叶子包裹的玉米粽子,馅心中有鸡肉、猪肉、干果、青菜等,肉香伴着嫩叶的芬芳,食后齿间留香。“蓬索”则是用玉米和鱼、肉等熬成的鲜汤。甚至国宴上也有别具风味的玉米菜肴,面包、饼干、冰淇淋、糖、酒等,也一律以玉米为原料制作。2007年,墨西哥玉米产量达2370万吨。

思考题:玉米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什么密切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标签: 印第安人   墨西哥人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古老的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传统:他们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做上一段祷告,以此来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根据上面一段文字,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

    A、印第安人的生活环境

    B、印第安人为语言学研究做出的贡献

    C、印第安人的语言系统

    D、人类为证明植物也有语言进行的探索

  • 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是个"恶魔",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哥伦布的远航活动?()

    A、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B、哥伦布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将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

    C、哥伦布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 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外包给你们公司一个合同,以修复纳瓦霍保护区的小学。一个叫“印第安人优先”的合同条款要求你在保护区内雇用“土生土长的”劳工与分包商。这是以下哪一个限制条件的实例?()

    A、社会

    B、经济

    C、环境

    D、法律

  • 沙漠的气候非常特殊。白天,炙热的太阳经过沙石的反射和热量的累积,能把人活活烤死;夜晚,彻骨的寒冷又能把人冻僵。尽管沙漠气候如此可怕,但印第安人的建筑有逢凶化吉的功用。在沙漠里印第安人的墙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它的厚度恰到好处-白天炙热的艳阳晒不透那向阳的墙壁,等到快要热透时,夜晚就已经降临。于是在外面酷寒难耐的夜里,那晒热的土墙,正慢慢地散发出白天储存的热量,使室内变得温暖如春。如果那墙薄一些,白天室

    A.做人做事要做到恰如其分

    B.只要方法得当,沙漠里也可以居住

    C.印第安人的建筑有可取之处

    D.印第安人能在沙漠里生存的原因

  • 说起梅花 苏菲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④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有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⑤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⑥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⑧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才能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竞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