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招聘类 > 公务员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回避批评,缺点就会在()中变成问题;拒绝批评,问题就会在延时误事中变成难题:压制批评,难题就会在()中变成老大难题。


A、置若罔闻、覆水难收B、旁若无人、进退两难C、习以为常、根深蒂固D、熟视无睹、积重难返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之一是政府的()职责依法全面履行。


    A、宏观调控B、定价C、公共服务D、环境保护
  • 2008年,我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分别达到34081、641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为固定电话用户的1.88倍。与上年相比,固定电话用户数下降了6.79%,移动电话用户数增长了17.16%。请问2007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为固定电话用户的多少倍?()


    A、1.76B、1.61C、1.50D、1.32
  • 甲、乙两种笔的单价分别为7元、3元,某小学用60元钱买这两种笔作为学科竞赛一、二等奖奖品,钱恰好用完,则这两种笔最多可买的支数是()。


    A、12B、13C、16D、18
  •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人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公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本文的主旨是()。


    A、国家应积极介入创新型经济B、创新型经济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C、创新型经济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D、应建立对创新型经济投入的激励机制
  • 3,10,31,94,(),850。


    A、 250B、 270C、 282D、 283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