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工程类 > 一建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一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设钢支撑和仰拱。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Ⅳ级和Ⅴ级围岩的连续长度及合计长度进行了统计,并由(A)负责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B)、(C)、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等。
事件二: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开挖Ⅳ级围岩段,爆破设计周边眼为60个,爆破后,某开挖面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为45个。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Ⅳ级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
事件四:施工单位在进行仰拱及防水板施工作业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①Ⅳ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55±4m,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45±4m;
②仰拱施工采用左右半幅分次浇筑方式;
③防水板搭接宽度为80±10mm。
针对事件二和背景,计算周边炮眼痕迹保存率,并判断该值是否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的要求。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山岭隧道工程,该隧道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公路隧道,起讫桩号K23+510~K26+235,全长2725m。岩性为砂岩、页岩互层,节理发育,有一条P断层破碎带,地下水较丰富。隧道埋深18~570m,左、右洞间距30m,地质情况相同,围岩级别分布如图1所示。

    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喷锚初期支护+二次混凝土衬砌,IV、V级围岩设钢支撑和仰拱。本工程合同工期为22个月,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决定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左洞进、出口同时进洞施工,采用钻爆法开挖,模板台车衬砌。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了开挖支护月进度指标为:Ⅲ级围岩135m/月,Ⅳ级围岩95m/月,Ⅴ级围岩50m/月;施工准备2个月,左、右洞错开施工,右洞开工滞后左洞1个月,二衬滞后开挖支护1个月,沟槽及路面工期3个月,贯通里程桩号设定在K24+900。在设计无变更情况下,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安全优质完成该工程。事件二:隧道开挖过程中,某些段落施工单位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①上台阶环形开挖;②核心土开挖;③上部初期支护;④左侧下台阶开挖;⑤右侧下台阶开挖;⑥左侧下部初期支护;⑦右侧下部初期支护;⑧仰拱开挖、支护。部分工序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背景资料,计算各级围岩总长及所占比例(以百分比表示,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其中,K18+230~K18+750为路堑,岩性为粉质黏土、粉砂质泥岩,采用台阶式边坡,第一级边坡采用7.5#浆砌片石护面墙,护坡设耳墙一道;其他各级边坡采用C20混凝土拱形护坡,拱形骨架内喷播植草。本路段最大挖深桩号位于K18+520,路基填挖高度为-31.2m,桩号K18+520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对全线的路堑工程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其中,K18+230~K18+750段路堑高边坡总体风险等级为Ⅱ级。路堑开挖前,施工单位对原地面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边桩放样采用坐标法。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包括“导线点成果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典型横断面设计图”、“路基横断面设计图”、“防护工程设计图”等。路堑开挖过程中,为监测深路堑边坡变形和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埋设了观测桩。在挖至路基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开始由下往上进行防护工程施工。在第一级边坡施工中,边坡局部凹陷。K18+230~K18+750段路堑高边坡工程是否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如果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应在何时完成?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一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设钢支撑和仰拱。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Ⅳ级和Ⅴ级围岩的连续长度及合计长度进行了统计,并由(A)负责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B)、(C)、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等。
    事件二: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开挖Ⅳ级围岩段,爆破设计周边眼为60个,爆破后,某开挖面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为45个。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Ⅳ级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
    事件四:施工单位在进行仰拱及防水板施工作业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①Ⅳ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55±4m,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45±4m;
    ②仰拱施工采用左右半幅分次浇筑方式;
    ③防水板搭接宽度为80±10mm。
    事件三中,按材料的组成还可以采取哪种型式钢支撑?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山岭隧道工程,该隧道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公路隧道,起讫桩号K23+510~K26+235,全长2725m。岩性为砂岩、页岩互层,节理发育,有一条P断层破碎带,地下水较丰富。隧道埋深18~570m,左、右洞间距30m,地质情况相同,围岩级别分布如图1所示。

    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喷锚初期支护+二次混凝土衬砌,IV、V级围岩设钢支撑和仰拱。本工程合同工期为22个月,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决定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左洞进、出口同时进洞施工,采用钻爆法开挖,模板台车衬砌。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了开挖支护月进度指标为:Ⅲ级围岩135m/月,Ⅳ级围岩95m/月,Ⅴ级围岩50m/月;施工准备2个月,左、右洞错开施工,右洞开工滞后左洞1个月,二衬滞后开挖支护1个月,沟槽及路面工期3个月,贯通里程桩号设定在K24+900。在设计无变更情况下,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安全优质完成该工程。事件二:隧道开挖过程中,某些段落施工单位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①上台阶环形开挖;②核心土开挖;③上部初期支护;④左侧下台阶开挖;⑤右侧下台阶开挖;⑥左侧下部初期支护;⑦右侧下部初期支护;⑧仰拱开挖、支护。部分工序位置如图2所示。针对事件一,计算隧道施工工期(单位:月,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其中,K18+230~K18+750为路堑,岩性为粉质黏土、粉砂质泥岩,采用台阶式边坡,第一级边坡采用7.5#浆砌片石护面墙,护坡设耳墙一道;其他各级边坡采用C20混凝土拱形护坡,拱形骨架内喷播植草。本路段最大挖深桩号位于K18+520,路基填挖高度为-31.2m,桩号K18+520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对全线的路堑工程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其中,K18+230~K18+750段路堑高边坡总体风险等级为Ⅱ级。路堑开挖前,施工单位对原地面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边桩放样采用坐标法。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包括“导线点成果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典型横断面设计图”、“路基横断面设计图”、“防护工程设计图”等。路堑开挖过程中,为监测深路堑边坡变形和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埋设了观测桩。在挖至路基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开始由下往上进行防护工程施工。在第一级边坡施工中,边坡局部凹陷。图2-1中,标注尺寸120cm和2600cm分别是指什么宽度?写出边桩放样所需的3个设计文件。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