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工程类 > 一建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三级公路,公路起讫桩号为K0+000~K12+300,路面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图中(A)未采用硬化处理,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和级配碎石基层之间设置下封层。项目地处丘陵地区,周边环境复杂。其中K2+000~K2+600为滑坡地段,该地段多为破碎结构的硬岩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路线在滑坡地段以挖方形式通过,经挖方卸载后进行边坡防护。

施工单位对滑坡地段施工编制了滑坡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滑坡监测方案,通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向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并提交相关材料。
事件二:滑坡地段采用挖方卸载的防治措施,对该地段边坡采用锚杆加钢筋网再加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护。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级配碎石基层表面做了如下处理:①在沥青面层施工前1~2d内,采用人工清扫方式清理级配碎石基层表面;②当基层表面出现小坑槽时,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③当基层表面出现较大范围松散时,清除掉该范围内全部基层重新铺装。
事件四: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会同相关资料检验人员对基层的弯沉、压实度、平整度、横坡等项目进行了实测。
写出图2中A的名称。下封层施工宜采用什么方法施工?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三级公路,公路起讫桩号为K0+000~K12+300,路面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图中(A)未采用硬化处理,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和级配碎石基层之间设置下封层。项目地处丘陵地区,周边环境复杂。其中K2+000~K2+600为滑坡地段,该地段多为破碎结构的硬岩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路线在滑坡地段以挖方形式通过,经挖方卸载后进行边坡防护。

    施工单位对滑坡地段施工编制了滑坡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滑坡监测方案,通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向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并提交相关材料。
    事件二:滑坡地段采用挖方卸载的防治措施,对该地段边坡采用锚杆加钢筋网再加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护。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级配碎石基层表面做了如下处理:①在沥青面层施工前1~2d内,采用人工清扫方式清理级配碎石基层表面;②当基层表面出现小坑槽时,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③当基层表面出现较大范围松散时,清除掉该范围内全部基层重新铺装。
    事件四: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会同相关资料检验人员对基层的弯沉、压实度、平整度、横坡等项目进行了实测。
    逐条判断事件三中级配碎石基层表面处理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三级公路,公路起讫桩号为K0+000~K12+300,路面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图中(A)未采用硬化处理,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和级配碎石基层之间设置下封层。项目地处丘陵地区,周边环境复杂。其中K2+000~K2+600为滑坡地段,该地段多为破碎结构的硬岩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路线在滑坡地段以挖方形式通过,经挖方卸载后进行边坡防护。

    施工单位对滑坡地段施工编制了滑坡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滑坡监测方案,通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向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并提交相关材料。
    事件二:滑坡地段采用挖方卸载的防治措施,对该地段边坡采用锚杆加钢筋网再加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护。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级配碎石基层表面做了如下处理:①在沥青面层施工前1~2d内,采用人工清扫方式清理级配碎石基层表面;②当基层表面出现小坑槽时,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③当基层表面出现较大范围松散时,清除掉该范围内全部基层重新铺装。
    事件四: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会同相关资料检验人员对基层的弯沉、压实度、平整度、横坡等项目进行了实测。
    指出事件一中对应急预案告知性备案做法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一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设钢支撑和仰拱。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Ⅳ级和Ⅴ级围岩的连续长度及合计长度进行了统计,并由(A)负责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B)、(C)、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等。
    事件二: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开挖Ⅳ级围岩段,爆破设计周边眼为60个,爆破后,某开挖面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为45个。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Ⅳ级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
    事件四:施工单位在进行仰拱及防水板施工作业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①Ⅳ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55±4m,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45±4m;
    ②仰拱施工采用左右半幅分次浇筑方式;
    ③防水板搭接宽度为80±10mm。
    事件三中,按材料的组成还可以采取哪种型式钢支撑?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三级公路,公路起讫桩号为K0+000~K12+300,路面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图中(A)未采用硬化处理,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和级配碎石基层之间设置下封层。项目地处丘陵地区,周边环境复杂。其中K2+000~K2+600为滑坡地段,该地段多为破碎结构的硬岩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路线在滑坡地段以挖方形式通过,经挖方卸载后进行边坡防护。

    施工单位对滑坡地段施工编制了滑坡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滑坡监测方案,通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向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并提交相关材料。
    事件二:滑坡地段采用挖方卸载的防治措施,对该地段边坡采用锚杆加钢筋网再加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护。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级配碎石基层表面做了如下处理:①在沥青面层施工前1~2d内,采用人工清扫方式清理级配碎石基层表面;②当基层表面出现小坑槽时,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③当基层表面出现较大范围松散时,清除掉该范围内全部基层重新铺装。
    事件四: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会同相关资料检验人员对基层的弯沉、压实度、平整度、横坡等项目进行了实测。
    补充事件四中还需实测的项目,并指出实测项目中的关键项目。
  •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一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设钢支撑和仰拱。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Ⅳ级和Ⅴ级围岩的连续长度及合计长度进行了统计,并由(A)负责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B)、(C)、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等。
    事件二: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开挖Ⅳ级围岩段,爆破设计周边眼为60个,爆破后,某开挖面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为45个。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Ⅳ级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
    事件四:施工单位在进行仰拱及防水板施工作业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①Ⅳ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55±4m,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45±4m;
    ②仰拱施工采用左右半幅分次浇筑方式;
    ③防水板搭接宽度为80±10mm。
    针对事件二和背景,计算周边炮眼痕迹保存率,并判断该值是否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的要求。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